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舞台劇 <台北爸爸,紐約媽媽> -改編自同名書籍

下午14:30,「台北爸爸,紐約媽媽」在眼前上演。

多麼可惜,我好喜歡這本書,但被改編成舞台劇之後,有點走味。
我回想發現,故事線雖相去不遠,但是呈現方式讓韻味大打折扣,
對我而言,最大的敗筆是舞台上的幽靈角色,這些配角以此起彼落的聲音不斷覆述主角的台詞,原本可能感動觀眾的台詞,在缺乏感情的覆誦聲中又變得無味。

而北爸紐媽的作者以自白的方式回顧自己的家族歷史,在我讀來,非常成功,整本書的節奏與情緒變化非常明確。舞台劇版本延續書中自我剖析的風格,讓許多角色告白,道出心中壓抑的感受,這樣的設計立意美好,能讓我們直接聽到角色的無奈、孤單與掙扎,然而導演卻未克服其中缺點,而其缺點就是缺乏戲劇情節與張力。
我認為舞台劇的好處,是能具體再現書中情節,拉出劇情張力,讓觀眾直接看見角色間愛情、親情、友情的糾葛,但此劇以心情告白的方式推動故事,觀眾似乎少了詮釋劇情及角色感受的空間,這部分就比較可惜了。(今天下午看戲時,每次出現戲劇情節,我就被拉入導演所建構的世界,但每次情節都很短暫,就又輪到幽靈角色吶喊或是主角們自我對白,害我覺得很不過癮呀><)

我選了一張萬芳在北爸紐媽中的劇照,因為我最喜歡的一幕是萬芳在高台上現場演唱著輕柔迷幻,像一層薄霧般的歌曲,而其他角色在舞台上徬徨惆悵。




圖源:http://tifa.ntch.edu.tw/program_03.php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The length of the semester: the longer, the better?

In Taiwan's universities, one semester is about 19 weeks.

Compared to France's colleges' 11 weeks or even UC's 10 weeks, it's terribly long. 
The incredibly long semester is proposed and designed by the government (I gues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officials believe that students learn more with longer school time, but the reality is just, if not the opposite, not as they expect to be.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be exchanged to UCLA for a quarter which only lasted for 10 weeks. I loved it! 
Due to the short span,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all keep interested in the courses throughout the whole quarter, thus always willing to absorb knowledge and obtain skills. Besides, since there's no much time to be wasted, the classes are more intense and efficient. I think very positively of the quarter system or not-so-long semester system. 

I did see the problem of short quarters/semesters. Some subjects are better learned with longer training, for example, foreign languages. To pick up a new language or improve the proficiency,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s required. Intensity does not necessarily work in this case. 

But 19 weeks! That is way too much for most students and some professors to stay passionate about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 in-between length, maybe 13-14 weeks, should be adopted ASAP.
I am now in the 13th weeks, still 6 weeks to go.




image: http://keep-calm-and.tumblr.com/post/23771548502


.

2012年9月1日 星期六

Completely original idea? Is that possible?


Kirby Ferguson: Embrace the remix

"We are not self-made. We are dependent on one another. Admitting this to ourselves isn't an embrace of mediocrity and derivativeness, it 's a liberation from our misconception." (Kirby Ferguson)
 

http://www.ted.com/talks/kirby_ferguson_embrace_the_remix.html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發展幸福台灣


《天下》幸福指數調查 台灣幸福感有待加強

    最近,《天下雜誌》的網站充滿與「幸福」相關的文章,原因乃是近來全球掀起熱烈討論與迴響的「幸福指數」,幸福指數是由OECD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所提出,用以衡量國民對生活滿意之程度。

天下雜誌參考OECD的調查指標,設計出《天下》幸福指數調查,受訪者針對「政經環境」、「家庭生活」、「工作狀況」、「社群關係」、「身心健康」等五個面向,分別表示「滿意度」及「重要性」。這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台灣人民的幸福指數為65.94分,僅稍高於及格分數。其中,「工作狀況」顯示為「低滿意度,高重要性」,也就是說,對台灣人民而言,工作狀況對幸福感影響重大,但現況卻令人不甚滿意。

此外,《天下》列出的五項最受矚目政策中,民眾最期待「增加就業機會」。因此,政府若想提升人民幸福感,改善工作狀況及增加就業機會乃當務之急。

幸福風吹入台灣 望政府能貫徹始終

    「幸福」意識抬頭,馬英九總統也注意到這股風潮,於今年初不時強調說國民幸福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經濟發展,希望台灣也制定幸福指數以反映人民幸福程度。政府終於不再一味追求GDP成長,人民的幸福有望了

其實,從呼籲到實際執行政策還有一大段距離,實際執行之後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像是幸福指數是否能如實反映民情,是否僅淪為吹捧政績的工具等等。而各種幸福指數皆顯示,家庭生活、社群關係、及身心健康為幸福的關鍵要素,因此政府施政時,不該只追求國家經濟成長,而忽略居住正義及貧富不均等重要議題。

台灣的經濟水平高,若想增加人民的幸福感,則得在追求經濟持續成長的同時,大力推動社會公平化,並且持續推動政策,讓馬英九總統口中的「黃金十年」得以兌現。

參考文章: http://topic.cw.com.tw/500/pg40.aspx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明年報考台大、師大、輔大翻譯所



我是榜首哥 : )

今年我報考輔大翻譯所中英組,
順利奪下正取一,實力獲得肯定。
(輔大翻譯所為台灣最早成立的翻譯所,
在翻譯業界享有名譽。)

但由於上學期參與交換學生計畫,
同時又修習台大中英翻譯學程,
預計將延畢一年。


我會放棄錄取資格,再讀一年後,
於102年報考台大、師大、輔大翻譯所的入學考試。

其實如果願意花大錢,請教授為我開課暑修,
仍有機會取得畢業證書,成為準碩士生,
但我不願意大費周章花父母的錢,
也想挑戰自己,參加台大及師大翻譯所考試。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從科技翻譯談雅

去年順利申請到外文系的翻譯學程筆譯組,
所以這學期修了許多筆譯課程。
其中一門是科技翻譯。
科技翻譯的素材包括手冊類文件、科技論文及科技新聞等等。

學期初,老師要我們自己找一篇科技翻譯相關論文,
並寫下讀後感,作為第一份作業.
我找的論文題目是<"雅"在科技英語翻譯中的體現>.

「雅」是什麼?
這得從「信、達、雅」-翻譯三大原則先講起.

「信」是準確性,正確傳達原文意思;
「達」是傳達能力,完整表達原文意涵;
「雅」是語體風格,保留原文風格形式.

幾乎所有翻譯都不脫「信、達、雅」三大原則,
但在翻譯科技文章時,
許多人認為只要「信、達」,
也就是正確無誤地表達其內容即可.
「雅」則可有可無.

然而此篇論文指出,科技翻譯不該僅偏重信與達,
也要顧及雅.
那麼,科技翻譯的「雅」是什麼?

科技翻譯的「雅」,並不講究詞藻華麗、用字優雅;
而是要體現科技文章邏輯性強、用字精確的特點.
翻譯時要思考消化原文之邏輯概念,再用譯入語言(Target Language)通順地表達.

此外,科技文章有許多專業術語,譯者須瞭解該領域的背景知識、習慣用語,才能讓譯文簡單明瞭.比如說,論文中有個例子:molecular machine: 在科學界常譯為分子機制.
若譯者缺乏相關知識背景、照字面翻成分子機器,就會使中文讀者感到困惑.

這篇論文不只讓我更認識科技翻譯,
也釐清了「雅」的意義.

「雅」不是指譯文要優雅,而是得盡量貼近原文的語體風格.


<"雅"在科技英語翻譯中的體現>
http://www.docin.com/p-158810922.html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愛瘋奴」?


        還記得剛拿到iPhone 4 時,是在加州的學生宿舍。我非常興奮,
整晚刷著手機螢幕,想學會所有功能以及逛遍手機內每個角落。帶著它,我旅行時總順利找到目的地、可記下多間旅館的地址電話、並隨時紀錄沿途的風景。不知持續了多久,我有個錯覺:得到智慧型手機後,我變聰明了。也許,事實相反。

  如果你有智慧型手機,你一定曾經看著手機的導航地圖,在路上尋找知名餐廳。二月中時,與朋友到師大聚餐,我們憑著手機輕鬆找到餐廳,不需要任何方向感。我當時心想:「只要帶著手機,我就不會迷路。」從結果來看,我們順利抵達;從過程來看,我根本不曉得怎麼走的、只是傻傻跟著手機指示左轉右轉。充其量記得街角的星巴克,或是右側的公園吧。但這不是方向感,不是在腦海中有地圖與方向,並套用在真實街道上的能力。越少運用方向感,方向感就會越來越差。
  
  又今年初跟朋友到紐約玩,我把所有訂房資訊記在iPhone裡,包括地址電話等等。所以每次需要電話號碼、地址時,我都一把罩。但仔細想想,資料都在手機裡,而我呢?什麼都不記得。如果弄丟手機,我大概連大位置(紐約長島?皇后區?布朗克斯)都不清楚。有時想說:「不要把手機搞丟就好啦,我何必浪費腦袋記東記西。」似是而非,但若手機代替大腦記憶力,我覺得有點可怕,因為這個科技產品,儼然成為人腦的部分零件。我記憶力已經沒多好,還來個智慧型手機加速其衰退。而且,手機一摔就壞、泡水就爛,要怎麼放心把我的記憶力外包給它?
  
  但我還是離不開親愛的iPhone,因為它既好玩又方便,我怎麼捨得丟掉它。這樣說來還真悲觀。前面講這麼多壞處跟風險,還是甘之如飴地做「愛瘋奴」。不過,我可以做些小改變:比如說,近期的行程與活動不要記在手機裡,要記在腦袋裡,像是近期的約會、作業死線、生活瑣事啊等等;使用手機導航之後,也要有意識地回想路線、分辨方向,如同在心中畫張地圖。這些小舉動很簡單,卻能讓我感到自信;因為,我雖然擁有智慧型手機,但它並未控制我的生活,它只是個小工具。

總得讓手機知道,誰才是主人吧。

圖源:http://differentapple.blogspot.com/2011/02/steve-jobs_24.html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Come Together

Come Together

阿密特翻唱 (Covered by Amit, a Taiwanese artist)



阿密特(Ami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753M3mqwEM&feature=related
披頭四(The Beatl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xb2sHpGwHQ

Come Together是披頭四(The Beatles)的歌曲,
收錄在<Abbey Road>專輯中;
首次聽到這歌曲,是在阿密特演唱會的實錄影片中,
後來在舊金山灣區某廣場(我也忘了在哪)也聽過街頭藝人演唱。

原曲給我慵懶情調,
阿密特唱出豪邁熱情。

雖然阿密特英文咬字較不清楚,但無坊,我喜歡她強烈直接的Come Together。

(圖: http://tw.kkbox.com/album/14.M5IaoPudx0ks0FVqG008l-index.html)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Try to be a blogger

新人報到!我是賓果。
從年初就想寫部落格;
拖到現在,終於建立網誌。

網誌名稱暫定為「翻譯、音樂、水」,
取自於陽光空氣水的概念。
陽光空氣水是生命基本需求,

我喜歡翻譯及音樂,像需要陽光和空氣一樣。
第三個字,「水」,則留著聯想原句吧。


希望持續當個稱職的blogger.

----------

不過網誌的名稱現在改了哈 (20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