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發展幸福台灣


《天下》幸福指數調查 台灣幸福感有待加強

    最近,《天下雜誌》的網站充滿與「幸福」相關的文章,原因乃是近來全球掀起熱烈討論與迴響的「幸福指數」,幸福指數是由OECD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所提出,用以衡量國民對生活滿意之程度。

天下雜誌參考OECD的調查指標,設計出《天下》幸福指數調查,受訪者針對「政經環境」、「家庭生活」、「工作狀況」、「社群關係」、「身心健康」等五個面向,分別表示「滿意度」及「重要性」。這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台灣人民的幸福指數為65.94分,僅稍高於及格分數。其中,「工作狀況」顯示為「低滿意度,高重要性」,也就是說,對台灣人民而言,工作狀況對幸福感影響重大,但現況卻令人不甚滿意。

此外,《天下》列出的五項最受矚目政策中,民眾最期待「增加就業機會」。因此,政府若想提升人民幸福感,改善工作狀況及增加就業機會乃當務之急。

幸福風吹入台灣 望政府能貫徹始終

    「幸福」意識抬頭,馬英九總統也注意到這股風潮,於今年初不時強調說國民幸福的重要性絕不亞於經濟發展,希望台灣也制定幸福指數以反映人民幸福程度。政府終於不再一味追求GDP成長,人民的幸福有望了

其實,從呼籲到實際執行政策還有一大段距離,實際執行之後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像是幸福指數是否能如實反映民情,是否僅淪為吹捧政績的工具等等。而各種幸福指數皆顯示,家庭生活、社群關係、及身心健康為幸福的關鍵要素,因此政府施政時,不該只追求國家經濟成長,而忽略居住正義及貧富不均等重要議題。

台灣的經濟水平高,若想增加人民的幸福感,則得在追求經濟持續成長的同時,大力推動社會公平化,並且持續推動政策,讓馬英九總統口中的「黃金十年」得以兌現。

參考文章: http://topic.cw.com.tw/500/pg40.aspx

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

明年報考台大、師大、輔大翻譯所



我是榜首哥 : )

今年我報考輔大翻譯所中英組,
順利奪下正取一,實力獲得肯定。
(輔大翻譯所為台灣最早成立的翻譯所,
在翻譯業界享有名譽。)

但由於上學期參與交換學生計畫,
同時又修習台大中英翻譯學程,
預計將延畢一年。


我會放棄錄取資格,再讀一年後,
於102年報考台大、師大、輔大翻譯所的入學考試。

其實如果願意花大錢,請教授為我開課暑修,
仍有機會取得畢業證書,成為準碩士生,
但我不願意大費周章花父母的錢,
也想挑戰自己,參加台大及師大翻譯所考試。

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從科技翻譯談雅

去年順利申請到外文系的翻譯學程筆譯組,
所以這學期修了許多筆譯課程。
其中一門是科技翻譯。
科技翻譯的素材包括手冊類文件、科技論文及科技新聞等等。

學期初,老師要我們自己找一篇科技翻譯相關論文,
並寫下讀後感,作為第一份作業.
我找的論文題目是<"雅"在科技英語翻譯中的體現>.

「雅」是什麼?
這得從「信、達、雅」-翻譯三大原則先講起.

「信」是準確性,正確傳達原文意思;
「達」是傳達能力,完整表達原文意涵;
「雅」是語體風格,保留原文風格形式.

幾乎所有翻譯都不脫「信、達、雅」三大原則,
但在翻譯科技文章時,
許多人認為只要「信、達」,
也就是正確無誤地表達其內容即可.
「雅」則可有可無.

然而此篇論文指出,科技翻譯不該僅偏重信與達,
也要顧及雅.
那麼,科技翻譯的「雅」是什麼?

科技翻譯的「雅」,並不講究詞藻華麗、用字優雅;
而是要體現科技文章邏輯性強、用字精確的特點.
翻譯時要思考消化原文之邏輯概念,再用譯入語言(Target Language)通順地表達.

此外,科技文章有許多專業術語,譯者須瞭解該領域的背景知識、習慣用語,才能讓譯文簡單明瞭.比如說,論文中有個例子:molecular machine: 在科學界常譯為分子機制.
若譯者缺乏相關知識背景、照字面翻成分子機器,就會使中文讀者感到困惑.

這篇論文不只讓我更認識科技翻譯,
也釐清了「雅」的意義.

「雅」不是指譯文要優雅,而是得盡量貼近原文的語體風格.


<"雅"在科技英語翻譯中的體現>
http://www.docin.com/p-158810922.html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愛瘋奴」?


        還記得剛拿到iPhone 4 時,是在加州的學生宿舍。我非常興奮,
整晚刷著手機螢幕,想學會所有功能以及逛遍手機內每個角落。帶著它,我旅行時總順利找到目的地、可記下多間旅館的地址電話、並隨時紀錄沿途的風景。不知持續了多久,我有個錯覺:得到智慧型手機後,我變聰明了。也許,事實相反。

  如果你有智慧型手機,你一定曾經看著手機的導航地圖,在路上尋找知名餐廳。二月中時,與朋友到師大聚餐,我們憑著手機輕鬆找到餐廳,不需要任何方向感。我當時心想:「只要帶著手機,我就不會迷路。」從結果來看,我們順利抵達;從過程來看,我根本不曉得怎麼走的、只是傻傻跟著手機指示左轉右轉。充其量記得街角的星巴克,或是右側的公園吧。但這不是方向感,不是在腦海中有地圖與方向,並套用在真實街道上的能力。越少運用方向感,方向感就會越來越差。
  
  又今年初跟朋友到紐約玩,我把所有訂房資訊記在iPhone裡,包括地址電話等等。所以每次需要電話號碼、地址時,我都一把罩。但仔細想想,資料都在手機裡,而我呢?什麼都不記得。如果弄丟手機,我大概連大位置(紐約長島?皇后區?布朗克斯)都不清楚。有時想說:「不要把手機搞丟就好啦,我何必浪費腦袋記東記西。」似是而非,但若手機代替大腦記憶力,我覺得有點可怕,因為這個科技產品,儼然成為人腦的部分零件。我記憶力已經沒多好,還來個智慧型手機加速其衰退。而且,手機一摔就壞、泡水就爛,要怎麼放心把我的記憶力外包給它?
  
  但我還是離不開親愛的iPhone,因為它既好玩又方便,我怎麼捨得丟掉它。這樣說來還真悲觀。前面講這麼多壞處跟風險,還是甘之如飴地做「愛瘋奴」。不過,我可以做些小改變:比如說,近期的行程與活動不要記在手機裡,要記在腦袋裡,像是近期的約會、作業死線、生活瑣事啊等等;使用手機導航之後,也要有意識地回想路線、分辨方向,如同在心中畫張地圖。這些小舉動很簡單,卻能讓我感到自信;因為,我雖然擁有智慧型手機,但它並未控制我的生活,它只是個小工具。

總得讓手機知道,誰才是主人吧。

圖源:http://differentapple.blogspot.com/2011/02/steve-jobs_24.html
  

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

Come Together

Come Together

阿密特翻唱 (Covered by Amit, a Taiwanese artist)



阿密特(Ami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753M3mqwEM&feature=related
披頭四(The Beatl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xb2sHpGwHQ

Come Together是披頭四(The Beatles)的歌曲,
收錄在<Abbey Road>專輯中;
首次聽到這歌曲,是在阿密特演唱會的實錄影片中,
後來在舊金山灣區某廣場(我也忘了在哪)也聽過街頭藝人演唱。

原曲給我慵懶情調,
阿密特唱出豪邁熱情。

雖然阿密特英文咬字較不清楚,但無坊,我喜歡她強烈直接的Come Together。

(圖: http://tw.kkbox.com/album/14.M5IaoPudx0ks0FVqG008l-index.html)

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Try to be a blogger

新人報到!我是賓果。
從年初就想寫部落格;
拖到現在,終於建立網誌。

網誌名稱暫定為「翻譯、音樂、水」,
取自於陽光空氣水的概念。
陽光空氣水是生命基本需求,

我喜歡翻譯及音樂,像需要陽光和空氣一樣。
第三個字,「水」,則留著聯想原句吧。


希望持續當個稱職的blogger.

----------

不過網誌的名稱現在改了哈 (2013/4/4)